家长,特别是众多新生家长,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疑惑,为什么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?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,他需要两个小时。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。 其实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特别重要。大部分喜欢磨蹭、做事拖拉的孩子,往往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、时间意识淡薄,导致做事效率不高、喜欢拖拖拉拉。 诀窍一:培养时间观念,从小开始 进入小学以后,学习压力逐渐加大,哪怕是一年级,每天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。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,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,多则一到两个小时。如果孩子喜欢磨蹭,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会多到影响睡眠时间。 很多孩子的表现就是时间观念不强。其实,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,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,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训练。从小就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,到上学之后通常就能保持得比较好。 诀窍二:用闹钟让孩子对时间有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,在幼儿阶段,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,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,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——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。 六到七岁的时候,大部分孩子已学会认识钟表,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。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,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。 但有些家长经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、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,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子催促。孩子也因此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。长此以往,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,找不到自我存在感。 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买一个喜欢的闹钟作为定时器,并且教会孩子自己给闹钟定时。孩子一旦把时间调好,闹钟到点就会及时、自动地提醒孩子。 诀窍三:通过倒计时,让孩子增强紧迫感 每一个人的时间感都不一样,如果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有概念,就可能导致拖延。对于认知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孩子来说,就更加难以准确把握时间的进度,如果孩子过于纠结细节,就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作业。 当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家长的协助让孩子培养时间感。每天放学回到家以后,家长可以根据当天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。当时间过去一半时,提醒孩子;还剩十分钟时,再次提醒;剩五分钟时,最后提醒一次。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做作业的效率会明显提高。 诀窍四:采用限时法,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仔细观察和分析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会发现,他们大多数时候不受时间限制,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约束,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紧迫性的任务。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。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事情都可以先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,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下面的计划。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,也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。家长还可以借助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,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限制的练习。 诀窍五:分解任务,让孩子学会目标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一般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即使会设定目标,往往也是模棱两可的目标,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。 不管设定目标是大还是小,达成一个目标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,分解成几个小的、明确的步骤。当目标得到明确、任务得到分解以后,我们还需要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。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,目标感就会更强,孩子也一样。与孩子共同讨论一个任务,并且制定完成的计划与分步,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完成分目标的成就感。当孩子开始认真、主动地练习,完成设定的目标就不再遥不可及了。
|
关于我们|电话:18500024622|手机版|北京朝阳区劲松富顿中心C座501室|Archiver|京ICP备16067677号-2|齐心教育版权所有
GMT+8, 2023-6-7 06:09 , Processed in 0.28807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