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我很笨”的自我观念 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关心人的潜意识,注重开发人的潜意识。“潜意识”又叫“无意识”,是指人意识不到的意识,是没有意识参与的一种意识。潜意识不受意识控制,它的活动没有时间性。意识可以处在学习和不学习状态,而潜意识总在不停地学习着。也正是因为潜意识不受意识控制,它无约束地进行活动。一个人接触什么信号,潜意识就去获取存储什么信号。所以家长应该充分的运用这规律,诱导发展正确潜意识学习。如果家长不断向孩子输入“你很笨”的观念,那么你就会获得你所塑造的“笨”的结果。切记要用正确的、积极的、良性的观念来确认孩子。 家长在家庭应做的行为: 1)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,并与孩子展开讨论,注意他的情绪。 2)重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成绩。 3)对孩子做好的作业不断鼓励。 4)对孩子灌输强烈的道德意识。 5)帮助孩子建立他们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。 6)对学校布置的作业、朗读及其它安排,要优先看电视及其它休闲活动。 7)强调在家读书、玩耍及进餐要有规律,应有计划地利用时间。 8)家长做孩子的榜样。比如朗读,家长可以先给孩子朗读,然后让孩子给家长朗读。 9)要及时了解孩子完成作业及在校活动情况,必要时对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给予帮助。 10)有规律地与你的孩子进行谈话,并找机会扩大孩子的词汇量与多种句型的运用。 11)了解你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。 12)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把认真负责和严守时间的优点表现出来。 13)要孩子学会利用书籍、报纸和杂志。 14)在家里要为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,并适当准备一些参考资料。 当你的孩子怀疑自己的脑子,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时,作为家长,该怎么办呢? 首先,帮助孩子扫除“记忆力不如别人”的心理障碍。明确地告诉孩子,科学家做过实验,研究表明:除少数例外,一般人的记忆力是不相上下的,因此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,不要感叹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,使孩子树立起自己的记忆水平是可以提高的信心。 其次,帮助孩子找出记忆水平低下的原因。引导孩子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有不得法的地方,是不是没有采用正确的学习和记忆的方法。使之正确归因,对症下药。 再次,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,想要记住的东西,就非记住不可。要善于恰当地适时地给自己提出记忆的目标和任务,加强记忆的意识和计划性。否则,放任自流,能记多少算多少,结果往往是什么也记不住。 最后,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增强记忆的方法。系统记忆法,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加工,使之系统化,以增强记忆的方法。图示记忆法就是通过图形的记忆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。卡片记忆法,把要记的内容分组写在卡片上。 二、没有兴趣 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,学习要有兴趣,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,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。老师在讲,报纸在讲,刊物在讲。但是,真正能够领会这一点,懂得这一点,运用这一点,掌握这一点的家长和老师并不是很多。 学习成绩反映了学习的兴趣。孩子学习不好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够。孩子之所以学习好,是因为孩子学习兴趣高。 在这里给家长提供几条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: 第一个要使孩子获得成功感。兴趣总是和成功连在一起的。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,首先要使他尝到成功的滋味。家长要耐心引导,具体帮助,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。如孩子的数学好但语文差,做功课时,安排他先做数学,然后才做语文。如果程序相反,一开始就碰到了困难,后面的就没心劲了,不但语文做不好,连数学也难取得进步。指导孩子做作业时,先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目,肯定他的微小进步,表扬他某一方面的成功,使其增加信心,然后再让他做些较难的。一旦学习方法改进了,成绩有所提高,原来减弱了的兴趣又会增强起来。 第二个是合理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。刚开始时,时间不易过长,中间一定要有几分钟休息,让他活动活动一下,放松头脑和心情。 第三个是做功课的时候,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解决困难。应让他从经验中吸取教训,有困难的时候,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独立思考,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性。 第四个是不要急于求成。俗话说:“欲速则不达。”不能强迫孩子学习。逼得太紧的话,孩子会变得焦虑、不耐烦,使他感到学习是件“苦差事”,潜意识中产生反抗的情绪。因此变得善忘,一下子就会把刚学过的全部遗忘。若家长再加以责骂、打骂,“火上加油”,就会大大打击孩子的学习情绪,乃至对整个学习生活失去兴趣,其后果不堪设想。轻者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,重者会发生出走、轻生等事件。 第五个是不要与别人攀比。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、成绩有所提高时,要善于表扬,不能吝啬赞美语言,更不能与别人攀比,否则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、自卑心理,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不自觉地放弃进取。 第六个是为孩子布置安静、舒适的学习环境,使他不受干扰,安心做功课。父母也要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榜样,喜欢看书,不断学习,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、逛逛书店,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或为孩子买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,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。 三、学习等于痛苦的神经连结 父母亲天天无休止地唠叨、批评,甚至打骂,使用的语言简单粗暴。孩子天天听着这些不断重复的“废话”,味同嚼蜡,时间一久,不但没有任何效果,反而形成了学习等于痛苦的神经连结。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关于学习的感叹,如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、“体力与精神很难达到最佳状态”、“学习很辛苦,快乐在哪里”等等。不少学生在描述学习时使用最多的词往往都是一些如“沉重”、“压抑”之类的“灰色”词语。即使表达壮志与决心,给人的感觉也像巨石底下传出的一声闷响,带着点“悲壮”的色彩。一句话,大家感到学习与生活都不轻松,日子过得很累。而当询问不少高中生能不能设法让其活过得轻松一点时,得到的回答总是:不能!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?学习都要成为“痛苦”的代名词吗?不,不是这样的,我们是有办法让学习生活不令人头痛的。下面,就让我来帮助你的孩子分析一下这个问题,并为你的孩子提供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。 从心理学上说,轻松感的反面是紧张感。一个人之所以紧张,是因为他的各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。从生理上说,如果你的营养不足,休息与睡眠时间不够,你就容易感到紧张。从心理上说,如果你没有安全感,在社会或群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,得不到别人的尊重、关爱,或者没有人赞扬你、肯定你的价值,那么你就会对生活缺乏信心,紧张感便随之而来,持续下去的话,就会使你产生心理压力。当然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、必要的,它有助于你集中精力,对面临的要解决的事情做好身心的准备。而当事情解决后,你就应该放松。如果没有放松的机会,持续过度的精神紧张就会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,让你感到不舒服,心理上会逐渐害怕失败和被拒绝、喜怒无常,如果形成恶性循环,那情况就会更糟。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以由一些内在和外在的综合因素诱发,诸如:生活习惯改变,家庭关系不协调、同学关系紧张、师生关系不良,自我形象差,缺乏自尊。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佳、节奏单调、内容乏味、效果不如意等。 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,是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取得适当平衡。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、逐个认识造成紧张与压力的具体因素、以及掌握应付的策略,都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紧张与压力。 就心理辅导的理念而言,最好的心理辅导师就是你自己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以下四种方法解除紧张与压力: 一是改变环境。你的学习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人际环境。为了使自己轻松,你要经常注意学习与休息场所的光线、声音强度、温度、湿度是否适宜,不合适就要调整或变换。经常收拾房间与书桌,使之干净整洁,并分类摆放学习生活用品以方便取用。同时重视与周围的人保持适当和谐的人际关系,使自己的快乐有人分享,忧愁有人分担。 二是提高解除紧张与压力的能力。如果想使自己轻松快乐,你必须培养下列几个好习惯:首先,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,培养自我决策能力;其次,自己的东西(事情)自己选择。别像小孩子一样依赖心很重,连自己的喜好都要靠别人来决定;然后,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上有关减压与心理调节的文章,并试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;最后,一旦决定了自己的行动计划,就应马上付诸实践,不要拖拉。 三是改变你对紧张与压力的态度。紧张与压力的强度取决于你对生活的看法。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家戴尔?卡耐基说:“生活就像一面镜子,你对它哭,它就对你哭;你对它笑,它就对你笑。”所以要保持乐观的心,相信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。另外,经常保持反省之心也很重要。生活中经常会有些引起麻烦的“小事”,对此应学会反省与自我调适,这样,你才会获得轻松和快乐。 四是改变行为习惯。我们经常感到过分紧张,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,如过度伪装自己,或过分要求自己,这样的生活就不可能轻松。花些时间改变你的日常生活,培养多种兴趣,去感受更多的生活乐趣。不要顾虑太多,尽量按自己的本意去生活,放慢生活节奏,参加体育锻炼,增加睡眠时间以及改善饮食,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。 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,寻求帮助。问一下自己,当产生紧张与压力时,你是否能够方便容易地找到帮助?苦闷时,是否可以找到倾诉人?如果找不到,说明你的社会支持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,这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是十分不利的。若你不能在周围亲密的人中找到帮助,我建议你为自己找一位心理咨询顾问,他们可以是一般的医生、心理治疗师,或是健康教育专家、生活顾问,以及其他有能力、也乐于助人的专业人员,他们都可以成为你解决难题的助力。 四、不努力 当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,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:孩子如果不爱学习怎么办?孩子学习不用功、不努力、不勤奋怎么办?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怎么办?不理想有几种表现,比如说,差是一种不理想,不太好是一种不理想,一般还是一种不理想。或者说,还不是最好,也是一种不理想。总之,感觉孩子的学习还不太理想,因为离你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。可能你的孩子学习也有兴趣,也比较努力,成绩也比较好,你可能会提一个问题,如何使孩子更好?面对这些提问的时候,希望家长们能够沿着学习的内容,比较具体地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。 以上三个问题是从三个角度提的。家长有的时候说孩子不爱学习,或者说不太爱学习,他指的是孩子的兴趣问题。第二是我的孩子学习不努力,这是对孩子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第二个大概念。第三是认为成绩不理想,成绩不好,或者不够好。仔细分析,在爱不爱学习,努力不努力,成绩理想不理想之间,这三个方面非常相关。孩子在这三个方面不是恶性循环,就是良性循环。一个孩子如果不爱学习,往往学习也不太努力,因为不爱,所以不太努力。而不太努力呢,成绩往往也就不太理想。反过来,一个孩子如果学习不努力,成绩也不会太好;而成绩不太好呢,对学习可能也不太爱。 五、没有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 家长本身没有尝试学习带来的快乐,自然根本无法传给孩子学习等于快乐的感觉。对未知的探索,对新知识的渴求,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,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远,从而充满着获得知识的愉快。当孩子尝到这种乐趣后,即使管得严些,孩子也容易接受了,因为孩子从中感到了快乐。 要想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,关键就是学会调适情绪。对情绪的认知和表现影响我们做事的方法。情绪不佳可能压抑思想,并阻碍学习。 究竟怎样才能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呢? 思想改变世界,生活的快乐与否,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、事、物的看法如何。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,那么我们就会快乐。利用音乐进行学习,进入自然的放松,有意识地试着投入你所有的感官,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。其实音乐的妙用就是表现在它成为灵感的源泉,听音乐不仅能增加乐趣,更能激发学习的灵感。因为这是一个如何将心灵中潜在的特点浮现成为自己的特质的问题,也是一个如何超越原始思维的阻碍,成为一个最具有创意能力的人的问题。 |
关于我们|电话:18500024622|手机版|北京朝阳区劲松富顿中心C座501室|Archiver|京ICP备16067677号-2|齐心教育版权所有
GMT+8, 2023-6-7 07:21 , Processed in 0.46369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